2023年自考00155中级财务会计核心考点资料

作者:安徽自考网 时间:2023-06-07 阅读:2459次

第一章 总论

一、财务报告的使用者

【多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具体分为:

(1)企业的投资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政府部门。

(4)职工与工会。

(5)企业的顾客。

二、会计基本假设及其内容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

(二)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多选】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包括: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或体现

【单选、多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四、会计计量属性

【多选】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名词解释】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名词解释】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名词解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名词解释】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名词解释】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第二章 货币资金

一、货币资金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产,它具有可立即作为支付手段并被普遍接受的特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量是分析判断企业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货币资金的范围

【单选】根据货币资金的存放地点及其用途的不同,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二、现金及现金清查

(一)现金的定义

现金指的是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指通常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

(二)现金的清查

【单选、应用】现金清查中发现的长款或短款,应根据“现金盘点报告表”进行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并对长、短款做出处理。现金长款、短款一般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再根据不同原因及处理结果,将其转人有关科日。

如为现金短缺,属于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或“库存现金”等科目,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偿”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处理后,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资产损溢—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科目。

三、银行结算方式及其内容

【单选】银行结算方式的内容。

在我国,用于国内转账结算的方式主要有九种:

(1)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银行汇票具有方便灵活、票随人到、兑现性强等特点,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量大,更适用于异地采购。

(2)银行本票结算方式。

银行本票一律记名,允许背书转让。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实行见票即付的付款方式,全额结算。银行本票按其金额记载方式不同,分为定额本票和不定额本票两种。

(3)商业汇票结算方式。

商业汇票的承诺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汇票到期日起10日内。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支票结算方式。

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支票从签发之日起有效期为10天。

(5)信用卡。

信用卡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和普通卡信用卡在规定的期限和限额内允许善意透支,透支额金卡最高不得超过10000元,普通卡最高不得超过5000元,透支期限(即免息还款期)最长为60天。

(6)汇兑结算方式。

汇兑分为信汇和电汇两种。汇兑结算方式适用于异地之间的各种款项结算。

(7)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委托收款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

(8)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托收承付结算每笔的金额起点为10000元。新华书店系统每笔的金额起点为1000元。

(9)信用证结算方式。

信用证是国际结算的一种主要方式。

四、银行存款的核对

【简答】未达账项:

企业每月至少应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一次,以检查银行存款收付及结存情况。未达账项是指银行和企业对同一笔款项收付业务,因记账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未达账项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

(1)企业已经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

(2)企业已经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

(3)银行已经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

(4)银行已经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

第三章 存货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

【单选、多选】存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原材料。

(2)在产品。

(3)半成品。

(4)产成品。

(5)商品。

(6)周转材料。

二、存货的计量

(一)存货的初始计量方法

【单选、多选、计算分析】按照存货的来源不同,分别计量:

(1)外购存货。

企业外购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外购的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即自从釆购到入库前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成本的费用。

(2)自制存货。

自制存货的成本,指自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3)委托加工存货。

委托加工存货成本指耗用的原材料及支付的加工费、运输费等。

(4)投资者投入存货。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不公允的除外。在合同或协议约定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存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二)存货发出计量方法的特点、适用性

【多选、简答、计算分析】存货发出计量方法:

(1)先进先出法。

采用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比较繁琐,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旨在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这种方法不能随时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4)个别计价法。

这种方法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账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个别计价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

(三)依据各种存货发出计量方法具体计算发出存货的价值并相应确定期末存货价值

【简答、应用、计算分析】企业可以选择的存货发出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具体计算发出存货价值的情况如下: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存货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也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结存存货成本,除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和月初结存存货数量之和,计算出存货的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三、材料成本差异及其确定

(一)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是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取得存货并形成差异时,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记在该科目的借方,反之,产生的节约差异记在该科目的贷方。

(二)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应用、计算分析】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或者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四、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的账务处理

(一)取得原材料的核算

【应用】(1)外购原材料的核算。

①对于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确定的材料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或应付票据面值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

②对于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或已到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借记“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待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在途物资”科目。

③对于材料已到达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如果是平时,则不做账务处理。

但到月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下月付款或开出已承兑的商业汇票后,按正常账务处理,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

④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

预付材料价款时,按照实际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时,借记“原材料”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预付款项不足,补付货款时,按补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上述多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⑤外购材料发生短缺或毁损的账务处理。应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结果分别入账核算。

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发生的短缺或毁损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会等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应用】(2)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

委托加工材料通过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

①拨付委托加工材料。企业发给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应将材料的实际成本由“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转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科目。

②支付加工费、增值税等。企业支付的加工费、应负担的运杂费、增值税等,借记“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③加工完成收回加工材料。收回加工完成的材料和剩余材料,按加工收回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剩余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3)自制、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原材料的核算。

①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②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以上两项金额合计数,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等科目。

③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按确定的实际成本(捐赠的价值和捐赠过程中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原材料”科目,接受捐赠原材料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贷记“营业外收入”。如果取得増值税专用发票,则按照专用发票的金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増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二)发出原材料的核算

发出原材料的成本应按前述的存货计价方法计算确定,核算时,应根据各种发料凭证按照发出材料的用途进行分类汇总,编制发出材料汇总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五、外购材料发生短缺或毁损的处理

【应用】企业购进原材料发生短缺或毁损,应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结果分别入账核算。

(1)定额内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2)属于供货单位或运输部门的责任造成的存货短缺或毁损,应由相关责任人补足材料或赔偿货款,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3)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材料毁损,报经批准处理后,将扣除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4)发生购进原材料短缺,尚未查明原因或做出处理之前,一般先按短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后,再转入相关科目,借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六、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账务处理

(一)计划成本法下会计科目的设置

【应用】相关科目设置:

(1)设置“原材料”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2)设置“材料采购”账户,该科目的借方登记购入该存货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并将计算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转入“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分类登记。

(3)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取得存货并形成差异时,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记在该科目的借方,反之,产生的节约差异记在该科目的贷方;发出存货并分摊差异时,超支差异在该科目的贷方用蓝字转出,节约差异在该科目的贷方用红字转出。

(二)取得原材料的核算

【应用】在计划成本下,无论采购的材料是否到达企业,原材料都先要通过“材料采购”科目归集材料实际成本。材料入库时,将该批材料从“材料釆购”科目(实际成本)转入“原材料”科目(计划成本),若该批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属于超支差异,应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若该批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属于节约差异,应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三)发出原材料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随着材料的入库而形成,同时也随着材料的出库而减少。期初和当期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应在当期已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属于已消耗材料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企业应当在月末终了时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据以分配当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

经过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本月发出材料应分配的成本差异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转出之后,属于月末库存材料应分配的成本差异仍保留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内,作为库存材料的调整项目,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项目中的材料存货,应当列示加(减)材料成本差异后的实际成本。

七、包装物

(一)包装物的定义和内容

【多选】包装物是指企业为了包装本企业的商品、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主要包括:

(1)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包装商品、产品的包装物。

(2)随同商品、产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3)随同商品、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4)出租、出借的包装物。

(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单选、多选】摊销分为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两种。

八、库存商品收发的账务处理

【应用】库存商品收发的相关处理:

(1)验收入库商品。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2)销售商品。

企业销售商品时,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九、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简答】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对期末存货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当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十、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转回和结转的账务处理

(一)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转回账务处理

【应用】企业在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确定了期末存货的价值之后,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如果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则不需要做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仍按期末价值列示;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则必须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

每一会计期末,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准备,然后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反之,应冲销部分已提数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冲回或转销存货跌价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但是,当已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其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二)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账务处理

【应用】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在对外销售时,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相应的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的,按相关会计准则规定执行。

完整版高清无水印自考历年真题扫码进入小程序自助获取:

免费获取自考真题资料小程序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安徽成考网 自考资料网 安徽自考助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