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729大学语文考前资料

作者:安徽自考网 时间:2023-06-02 阅读:1946次

关于《大学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满分100分,合格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20道,每道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5道,每道2分,共10分。

三、词语解释题10道,每道1分,共10分。

四、阅读题5道,每道6分,共30分。

五、作文题1道,共30分。

温馨提示:您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番茄工作法:即每持续学习25分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确定),短暂的休息放松一下后再继续学习。科学研究表明,这样学习效率更高哦

标记说明:

1.“ ”表示该处易考单选、多选、词语解释等。

2.“黑色加粗”表示该处易考阅读、作文等。

1.寡人之于国也(孟轲)

1.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即“民贵君轻”的思想。散文长于辩论,常采用“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文章中有大量排偶句,富于感情色彩,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河内凶(灾荒,饥荒)。(2)兵刃既接(接触,交锋)。(3)弃甲曳(拖着)兵而走(跑、逃跑)。(4)直(仅、只)不百步耳。(5)不可胜(尽)食。(6)颁白者(须发花白的人)。(7)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庠序之教。(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制止)。(9)王无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

3.主要内容:文章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单选】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孟子以“仁政”为核心的王道理想,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以民为本,实行仁政的治国思想。【单选】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具体措施:“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单选】

6.修辞手法:比喻:“以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排比。【多选、单选】

7.艺术特点【阅读、单选】

先抑后扬、循循善诱。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2.秋水(庄周)

1.庄子,名周,道家代表,和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他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文章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两涘(水边)渚崖(水洲岸边)之间。(2)不辩(通“辨”)牛马。(3)望洋(仰视的样子)向若。(4)少(以……为少,小看)仲尼(孔子)之闻。(5)轻(以……为轻,轻视)伯夷之义。(6)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危险)矣。(7)拘(拘束,局限)于虚也。(8)不知何时止而不盈(满)。(9)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自我夸耀)者。(10)人处一焉(于此,于万物之中)。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阅读、单选】

出自北海若之口。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和后天教育的限制。论证方法:类比法。用于类比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的是夏虫。

4.“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修辞手法:比喻,多层类比、对比。【单选】

5.艺术特点:在整体构思上,庄子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想象丰富,具有浪漫色彩。【单选】

6.写作方法:景物渲染,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单选】

3.谏逐客书(李斯)

1.李斯,战国时楚国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窃(私自,自谦之词)以为过(错误)矣。(2)功施(延,延续)到今。(3)向使(当初假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接纳)。(4)太山不让(辞,拒绝)土壤。(5)故能就(成就,完成)其深。(6)适观(适合观赏)而已矣。(7)却宾客以业(使……成就功业)诸侯。(8)(借给)寇兵而赍(送给)盗粮者也。

3.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单选】

4.辅助秦孝公施行新法的是商鞅。【单选】

5.奏疏能说服秦王的关键:抓住秦王想尽快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最大欲望。【单选】

6.表现手法【多选、单选】

(1)铺陈(第二、三段):列举大量的事实作为论据,以事实胜于雄辩,使对方无可辩驳。(2)排比和对偶: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气势、韵律和感染力、说服力。

7.论证方法【多选、单选】

(1)正反对比,利害对举:昔与今、物与人、纳与逐、利与害、损与益、强与亡。纳客之利、逐客之害。(2)归纳法:铺陈史实和现实,归纳总结。

4.过秦论(贾谊)

1.贾谊,洛阳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窥(窥伺,偷看)周室。(2)因(沿袭)遗策。(3)不爱(不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4)秦人开关延(引进)敌。(5)逡巡(徘徊,行而不进)。(6)俛首(低头,表示服从)系颈(投降)。(7)振(挥动)长策而御(统治)宇内。(8)瓮牖(以破瓮作窗户)绳枢。(9)赢(担负)粮而景(“影”如影随形)从。(10)非及乡时(先前)之士也。

3.中心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批评对象:秦始皇。【单选】

4.论证方法:双层对比论证法。文中的对比反衬是双层的:第一层是六国与秦国、六国与陈涉的对比;第二层是陈涉与秦国的对比。【单选】

5.表现手法【阅读】

(1)铺陈手法。通过铺陈历史事实彰显意理,事实胜于雄辩。如“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等。(2)排比。通过排比增强语势。如“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朴而鞭笞天下”等。

5.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反对靡丽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主要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世言(世人说)晋王之将终也。(2)尔其(语气副词,表期望、命令的语气)无忘乃(你的)父之志。(3)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告(祷告)庙。(4)及凯旋而纳(放回)之。(5)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6)函(用木匣装盛)梁君臣之首。(7)本(推究本源,名词作动词)其成败之迹。(8)忧劳(忧患勤劳)可以兴国。(9)逸豫(逍遥游乐,不居安思危)可以亡身。(10)举(全,尽)天下之豪杰。(11)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3.文学体裁:史论。【单选】

4.能概括后唐庄宗事迹的一句话:智勇多困于所溺。【阅读、单选】

5.写作特点:笔力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表达情见乎辞。【阅读、单选】

6.文章论点【多选、单选】

(1)中心论点: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分论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文章论据【阅读、单选】

(1)历史论据: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

(2)理论论据(演绎论证论据):“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

8.表现方法:欲抑先扬与对比。【多选、单选】

6.论毅力(梁启超)

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文集《饮冰室合集》。【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要(概括地推究)其何以成。(2)相间(互相穿插)以迭乘(交替地呈现)。(3)及(等到)骤尝焉而阻力猝(突然)来。(4)蹇(艰难、困厄)于遭逢(遭遇)。

3.文章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只有毅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最终成功。【单选】

4.论证方法:正反对比。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单选】

5.修辞手法【单选】

(1)逐层比较。如“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更稍强者……非至强之人……”,逐层递进,增强了说理的逻辑力量,彰显了中心论点——只有意志坚强,遇难而进,才能取得成功。(2)比喻。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来说理,如用“譬诸操舟”来比喻人生历程中的顺与逆,形象生动,使文章说理显得深入浅出。

7.容忍与自由(胡适)

1.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倡导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单选】

2.文章论点【阅读、单选】

(1)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2)分论点: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错误的。

3.论证方法【阅读、单选】

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是为了说明难以容忍的心理根源是喜同恶异;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是为了说明“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

(2)演绎法。提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普遍原理,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证明“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4.写作特点【阅读、单选】

(1)从个人经验说到宗教史,再说到政治思想,视野广阔,体现出容忍是一种普适理念。(接受。

5.修辞手法:排比。如“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阅读】

8.咬文嚼字(朱光潜)

1.朱光潜,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代表作有《谈文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单选】

2.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锱铢必较”。【单选】

3.文章论据【多选】

(1)实例论据。①你这没骨气的文人!(炼字的好例,被朱光潜赞为成功)②石秀骂梁中书“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③杨雄醉骂潘巧云(连用六个“你这”)④茗烟骂金荣“你这个好小子”。⑤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簇,视之,石也。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⑦“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点铁成金)

(2)演绎论据:“惟陈言之务去”。(韩愈,抨击“套板反应”)

4.论证方法【多选、单选】

(1)归纳论证法(主要方法)。往往先说结论,再广征博引,列举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的大量实例,凿凿有据,且能将抽象的概念或陌生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读来生动隽永。

(2)演绎论证法。引用韩愈“惟陈言之务去”作为理论论据,来抨击“套板效应”,证明“文贵创新”的论点。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多选、单选】

(1)直指意如月轮,明显而确实。

(2)联想意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不同。——“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中的“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

9.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

1.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张自由教育,反对侵略战争,倡导和平主义。【单选】

2.愚蠢见识产生原因:主观臆断、自我中心主义和狂妄自大。【阅读、单选】

3.避免产生愚蠢见识的措施:储备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设法了解一下与你所在社会圈子不同的人们所持有的种种看法,设想自己在同一位怀有不同偏见的人辩论(圣雄甘地反对铁路、轮船、机器)。坚持科学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基本方法,根本途径是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阅读、单选】

4.避免产生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阅读、单选】

5.文章论据: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我”以为刺猬好吃油虫;不存在的麒麟和火蛇;圣雄甘地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多选、单选】

6.艺术特点【阅读、单选】

(1)第二人称对话说理。文章使用了一般文章中较少采用的第二人称“你”,又引入“我”的生活经验作为论述的依托,使文章形成了“你”“我”之间面对面谈话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切、贴切的效果。

10.秦晋殽之战(《左传》)

1.《左传》,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形式比较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描写简约生动,语言质朴明达,在外交辞令的描述等方面,多所建树。【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将有西师过轶(车队越过)我。(2)郑人使我掌(掌握)其北门之管(钥匙,此指防务)。(3)劳师(使军队疲劳)以袭远。(4)无礼则脱(粗略,此指不谨慎、不受纪律约束)。(5)不腆(贫穷)敝邑。(6)为从者之淹(停留,驻扎)。(7)彼实构(使……结怨)吾二君。(8)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甘心)。

3.战争起因:秦晋两国要争夺中原的霸权。【单选】

4.秦军失败的原因:秦穆公“以贪勤民”,师出不义。【单选】

5.人物形象【单选】

(1)蹇叔形象:忠直耿介,见识深远。(2)秦穆公形象:利令智昏、刚愎自用。(3)弦高形象:聪明机智、长于言辞。(4)先轸形象:多谋善断,忠直刚烈。

6.艺术特点:人物个性鲜明;外交辞令的描述出色: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孟明谢赐的三段言辞,都委婉得体而曲折尽意,且绵里藏针,意在言外。【多选】

11.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1.文学常识: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战国策》,西汉刘向整理编订,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使人属(同“嘱”,嘱托,请求)孟尝君。(2)左右以君贱(轻视,看不起)之也。(3)揭(举)其剑。(4)过(拜访)其友。(5)先生休矣(算了吧)。(6)后期年(整整一年)。(7)孟尝君客(以客待我)我。(8)后孟尝君出记(账册)。(9)请而见之,谢(道歉)曰。(10)遣太傅赍(拿物品送人)黄金千斤。(11)被(通“披”,遭受)于宗庙之祟。(12)无纤介(细小)之祸者。

3.人物形象【多选、单选】

(1)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士为知己者死”。

(2)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目光短浅。

4.情节线索:弹铗三歌(有意试探);薛地烧券,市义而归(注重民心向背);复凿二窟(西游于梁,立庙于薛)。【单选】

5.写作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深入(孟尝君召人收债时,冯谖自告奋勇,迅速“市义”而归);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物之间相互映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单选】

12.垓下之围(司马迁)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史记》。本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项王军壁(在……扎营)垓下。(2)田父绐(欺骗)曰。(3)项王自度(揣测,估计)不得脱。(4)未尝败北(战败)。(5)今日固(必,一定)决死。(6)刈(割,砍)旗。(7)四向(向着四面)。(8)期(约定)山东为三处。(9)披靡(惊溃散乱的样子)。(10)项王瞋目(瞪大眼睛)叱(大声呵斥)之。(11)辟易(退避,避开)数里。(12)顾(回头看)见汉骑司马吕马童。(13)然羽非有尺寸之地(极少的封地)。(14)自矜(自夸,自负)功伐(武力征伐功业)。

3.情节线索及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霸王别姬,慷慨悲歌(多情而无可奈何)、东城快战(勇猛自负)、天之亡我(身死不觉悟)、吾为若德(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乌江自刎(知耻重义)。最终失败的原因(专持武力,缺乏政治远见)。【多选、单选】

4.描写手法【多选、单选】

(1)场面描写: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

(2)语言描写:“虞兮虞兮”的悲歌、“天之亡我”、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

(3)动作(行为举止)描写:“项王则夜起,饮帐中”、“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项王泣数行下”等。

(4)细节描写:“虞兮虞兮”悲歌、“天之亡我”、“瞋目而叱”、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吾为若德”。

5.艺术特色: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单选】

6.成语: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羞见江东父老。【多选、单选】

13.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1.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倡导古文运动,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作品有《昌黎先生集》。【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翰以文章自名(自许,自负)。(2)辞服(说了屈服的话)。(3)数日(计算日期,指为期极短)。(4)引(拉扯)绳而绝之。(5)弃城而逆遁(预先逃跑)。(6)从而尤(责备)之。(7)及其无救而且穷(困窘)也。(8)其讲(议论)之精(精辟,周到)矣。(9)皆感激(感动,激发)为云泣下。(10)抽矢射佛寺浮图(佛塔)。(11)欲将以有为(有所作为)也。(12)因乱抽他帙(书)以试。(13)授之柄(指挥的权柄)而处其下。(14)嵩将诣(到、往)州讼理。

3.人物形象【阅读、单选】

(1)张巡: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识。

(2)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忠贞不畏死。

(3)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4)贺兰进明:擅兵坐观,品行卑劣。

4.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为许远辩诬;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单选】

5.论证方法:反驳论点(文章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了驳斥)。【单选】

6.描写方法【单选】

(1)肖像描写:“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巡怒,须髯辄张”。

(2)细节描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记忆力超群和就义时的语言动作。

(3)行为描写: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等。

(4)语言描写:“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汝勿怖!死,命也。”

7.表现方法:相互映衬;侧面衬托(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反面衬托。【单选】

14.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古文运动倡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集《柳河东集》。【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能顺木之天(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2)其土欲故(旧,指原来的陈土)。(3)其筑(捣土)欲密。(4)其莳(栽种)也若子。(5)根拳(屈曲,不伸展)而土易。(6)又爱之太殷(深,此指爱护得过分)。(7)而木之性日以离(散,丧失)矣。(8)若甚怜(爱护百姓)焉。(9)勖(勉励)尔植。(10)早缫(抽引茧丝)而绪。(11)字(养育)而幼孩。(12)辍飧饔(饭食)以劳(慰劳)吏者。

3.文学体裁:这是一篇既是传记,又属寓言,更兼说理的作品。【单选】

4.写作目的:批评执政者的繁苛,阐发养民治国的思想。【单选】

5.说理方法【单选】

(1)类比手法: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百姓,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用“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

(2)对比手法: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在原理、态度、方法和结果诸方面都构成了对比,将种树过程中的是与非、正与误、利与弊都衬托得十分清晰。

6.艺术特点:第三自然段写“他植者”种树的两种错误态度时,略写态度马虎方面,详写“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方面,为后文中揭露“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相对应。体现了本文详略得当、前后照应、脉络贯通的特点。【单选】

15.前赤壁赋(苏轼)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2)举酒属客(劝客人饮酒)。(3)纵(放纵,听任)一苇(小船)之所如(往)。(4)击空明(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5)溯(逆流而上)流光(随波浮动的月光)。(6)余音袅袅(形容细弱的声音悠长不绝)。(7)不绝如缕(线)。(8)苏子愀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忧愁)。(9)正襟(整理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10)山川相缪(通“缭”盘绕)。(11)固(原本,确实)一世之雄也。(12)渔樵(捕鱼打柴)于江渚之上。(13)苟(如果)非吾之所有。(14)杯盘狼藉(纵横杂乱的样子)。(15)清风徐(慢慢地)来。

3.文学体裁:这是一篇文赋,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

4.重点句子【单选】

(1)与《诗经》有关: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写洞箫: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对偶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表现失意时的消极情绪;个体渺小、生命短暂、人生苦短)

(4)描写清风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描写明月的句子: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用韵特点:骈散交错,时疏时密,极尽变化之能事。【单选】

6.抒情方法:借景抒情。借用文中景物,抒发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阐明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哲理,是借景抒情、借景议论。【阅读、单选】

7.修辞手法:比喻。以“细丝”喻“余音”,打通视觉与听觉,是“通感比喻”。定下了“悲”的感情基调,引发下文关于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哀叹。【单选】

8.描写方法:写景、抒情、说理融会统一。【单选】

9.中心思想【阅读】

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他身处逆境仍适意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6.先妣事略(归有光)

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散文家。他的散文长于记事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感情。有《震川先生集》。【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来归(意为嫁到夫家)。(2)期(一周年)而生有光。(3)殇(早逝,还没有成年就死去)一人。(4)颦蹙(皱眉头)顾(注视)诸婢。(5)延(请)画工画。(6)姁姁(和蔼亲切)。(7)问遗(问候和赠送物品)。(8)洒然(整齐清洁)。(9)龃龉(生疏而不流畅)。(10)追惟(追思)。(11)二子肖(像)母。

3.重点语句【单选】

(1)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行为描写兼心理描写)

(2)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细节描写)

(3)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侧面烘托)——母亲待人宽厚、持家有方的形象。

4.母亲形象:勤劳、简朴、宽厚、待人厚道、严以教子。【单选】

17.西湖七月半(张岱)

1.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西湖七月半》选自《陶庵梦忆》卷七。【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峨冠(高帽,指代士大夫)盛筵。(2)不舟(坐船)不车。(3)不衫不帻(形容衣冠不整,不修边幅)。(4)逃嚣(躲避喧嚣)里湖。(5)不作意(刻意,特别用心)看月。(6)速(催促)舟子急放(划向)断桥。(7)如魇(梦中惊叫)如呓。(8)如聋如哑(各种声音互相掩盖,一片嘈杂)。(9)怖(吓唬催促)以关门。(10)舣(使船靠岸)舟。(11)颒面(洗脸,形容湖面重现平静)。(12)向(先前)之浅斟低唱者。

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二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五是“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多选、单选】

4.中心思想:通过对各类游客看月情态的描摹刻画,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阅读】

5.描写方法:场面描写。“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阅读、单选】

6.艺术特色:语言生动传神;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避月如仇);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阅读、多选】

18.马伶传(侯方域)

1.侯方域,明末清初诗文作家。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国家的代称)。(2)问(探访)桃叶渡。(3)趾相错(脚趾互相错杂,形容人多)。(4)无虑(大约)数十辈。(5)迨(等到)半奏。(6)奉(敬献)一日欢。(7)至矣(好极了,好到极点)。(8)严相国俦(同类)。(9)已易衣遁(逃走,逃避)矣。

3.文学体裁: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单选】

4.记叙方式:倒叙。将第二次较量移至马伶到京师学艺之前叙述,使两次较量的胜负结果显示出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从而吸引读者探究原委。【单选】

山相国”)。【阅读、单选】

6.讥讽当朝权奸之句:“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阅读、单选】

7.中心思想: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阅读】

19.秋夜(鲁迅)

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多选、单选】

2.文学体裁:这是一篇散文诗。【单选】

3.抒情方法:象征手法:天空——黑暗势力,色厉内荏;小粉红花——弱者;枣树——战士,战斗精神;月亮——黑暗势力的一部分;小青虫——战士。【多选、单选】

4.修辞手法:作品开头关于两棵枣树的重复修辞手法的独到运用,意在对后面关于枣树的描写进行铺垫。【单选】

5.艺术特点:用冷隽峭拔的语言,着力渲染萧瑟森然、幽远清寂的秋夜氛围。在冷寂深邃的意境中,既蕴藉又强烈地表达了一个既彷徨又执著的孤独的求索者的心绪。【单选】

20.香市(茅盾)

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成员,代表作品《林家铺子》、《春蚕》、《蚀》。【多选、单选】

2.重点字词【词语解释】

(1)桃源(世外桃源,借指半封闭式的,受外界经济、政治和战争影响较少的农村)。(2)甏子(坛子,一种腹大口小的陶制盛器)。(3)泓(水深,这里作量词用)。(4)瘪三(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5)把式(这里指武术、技艺)。

3.中心思想: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今昔的变化,即小见大。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反映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和繁荣。【阅读、单选】

4.写作方法:今昔对比。【单选】

5.描写方法【单选】

(1)场面描写。往昔香市热闹情景:先总写一句,然后依次写庙前、庙内和声音。

(2)反衬手法。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采用反衬手法:重兴香市中的武术班,技艺比往昔香市的杂耍高明得多,票价也极低,但看的人很少。

21.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1.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代表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代表作《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多选、单选】

3.三种灯光的象征意蕴: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

【单选】

5.叙述方式:插叙。文章线索:灯光。【单选】

6.艺术特点: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充满动人力量。【单选】

22.纪念傅雷(施蛰存)

1.施蛰存,原名施德普,字蛰存,浙江杭州人,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在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外国文学翻译等方面也均有很大成就。【单选】

2.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译著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丹纳《艺术哲学》等。【多选、单选】

3.文学体裁:这是一篇悼念友人的散文。【单选】

4.傅雷三“怒”【阅读、多选、单选】

(1)在昆明和滕固吵翻,一怒返沪。

(鸦雀无声)和黄宾虹画(墨猪)的争论。(为第三次“怒”作铺垫)。

(3)在文革中“不堪凌辱,一怒而死”。(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表现)。

5.傅雷形象:“刚直”——年轻时“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只是个人脾性;之后“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具有艺术涵养与知识学问的积累但又能坚持原则。【多选】

完整版高清无水印自考历年真题扫码进入小程序自助获取:

免费获取自考真题资料小程序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安徽成考网 自考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