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核心考点资料

作者:安徽自考网 时间:2023-06-01 阅读:1992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简答】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名词解释】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选】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

【多选】政治学研究范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领域: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洽、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单选】儒家的政治思想:“礼治”“德治”“以德行仁”的“王道”。

【单选】法家的政治思想:“以法治国”“霸道”。

【单选】道家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简答】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一直被视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基督教神学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马基雅维里,他在《君主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在这段历史时期,在欧美各国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各种政治主张,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6)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

(7)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也开始日益加剧,政治、经济矛盾愈演愈烈。

【单选】《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简答】《共产党宜言》的主要内容。

(1)《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2)《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3)《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

(4)《共产党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5)《共产党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硏究法、制度硏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一功能研究法。

【简答】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简答】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2)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单选】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是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产生的社会根源。而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则是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简答】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论断的观点。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简答】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

(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的设立。

【多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有:神权论、契约论、暴力论。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它有三层含义: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它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2)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3)国家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是它具有公共权力。

【名词解释】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这里指狭义的;或称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简答】国家的基本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依据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

【简答】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

(2)国家消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应有命题。

(3)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4)“自行消亡”的国家只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任何剥削者类型的国家。

【论述】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国家必然走向消亡,但国家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消灭阶级。消灭阶级,当然不仅是要消灭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阶级及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国家才会消亡。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国家消亡的条件。

国家的消亡不仅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国家消亡的途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国家消亡,既表明了过程的渐进性,又表明了过程的自发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途径的一般原理。关于国家消亡的具体途径将有待于未来的实践加以证明。目前,我们只能对国家消亡的途径,从大体方向上加以考察和预测。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名词解释】国家历史类型: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单选】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最早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多选】亚里士多德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

【单选】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多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单选】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单选】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君主制,即所谓东方暴君制。

【单选】希腊的城邦国家一一雅典,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权力和公职人员是由选举和抽签产生的。

【单选】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长老会议掌握重要权力。

【多选】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四种: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

【单选】中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单选】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简答】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1)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

(2)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

(3)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则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工具。

【单选】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

【单选】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多选】按照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二是广阔的劳动力市场。

【单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充满剑与火、血与泪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暴力,基本途径就是对农民土地的掠夺。

【多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有:对农民土地的剥夺、通过奴隶贸易,贩卖人口、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掠夺殖民地,获取资本,扩展世界市场。

【简答】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的特点。

(1)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简答】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名词解释】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论述】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的自由主义方式在政治生活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具体体现。

(1)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的公民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2)在政治制度方面,它体现为资产阶级国家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体现。

(3)在政府职能方面,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体现的是“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政府的职能只限于必要的公共事务,社会经济活动完全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进行调节,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4)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

不过,从整体上看,自由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国家,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是以自由主义方式为主,暴力方式既是自由主义统治方式的后盾,也是其实施统治的补充。

【名词解释】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资产阶级国家【论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及其具体体现。

(1)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在各国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外部矛盾的加深和尖锐化,资产阶级运用自由主义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各种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因此垄断资产阶级往往通过加强国家政权甚至不惜采取军事强制方式,来维持自己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统治。

(2)垄断资产阶级的这种政治特性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全面的反映和体现。

①在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从以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为主要出发点转向以保护利益集团、尤其是垄断财团的利益为根本原则,公民的个人自由和权利逐渐被利益集团和政治统治者集团的利益和特权所侵蚀。

②在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方面,垄断资本的集中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集中,标志着资本主义民主的议会在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下降和弱化,而便利垄断资本集团直接对人民进行控制和统治的行政权力得到扩张和加强。

③在资产阶级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方面,垄断资产阶级日益直接和紧密地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在驱使其代理人更公开、更有效地代表其利益要求的同时,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直接进入政府,运用国家政权谋求资本的利益。

④在政府职能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把政府变为集中主要权力的“万能政府”,政府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最低限度政府”转变为对经济、社会、文化进行干预的政府,从“消极政府”转变为积极和强有力地控制和调节社会内外矛盾的政府,从“守夜人”转变为社会的领航者和掌舵者。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垄断资本国际掠夺和竞争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也得到大大强化。

【单选】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名词解释】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名词解释】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论述】分析说明福利国家的实质。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政权在强大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所实行的一种改良主义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但又企图缓和阶级冲突。这种“权宜的办法”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福利国家采取和实施的各项福利措施和政策,既以小恩小惠施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更以巨大的利益为资产阶级服务。虽然福利国家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经济危机中的处境得到某些改善,但是,福利国家的政策实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从根本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福利国家的公共工程和社会福利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资产阶级。进一步看,福利国家用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经费,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这里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先由资产阶级国家抽取,然后再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偿还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以国家福利的方式掩盖了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直接剥削,它更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

由此可见,福利国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是资本维持雇佣劳动关系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秩序的一种方式,它并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矛盾和困境的灵丹妙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福利国家和政府政策也逐渐失灵。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多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社会化水平,使生产获得了社会化的属性。主要表现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生产产品的社会化。

【简答】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1)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2)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也体现为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并且在这一否定中根本改变了阶级发展的历史命运。

(3)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还体现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多选】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论述,我们认为,民主这个概念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公民与政权的关系、政体问题、国家活动的原则。

【名词解释】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名词解释】新型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

【简答】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关系。

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因为只有在广大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把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阶级统治力量,才能对反动派实行有效的专政。同时,只有对反动派实行专政,对他们危害社会和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活动实行有效的专政,才能维护和保障新型民主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如果离开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只能是句空话。因此,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本质的特征。

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完整概念。

【论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既反映了我国革命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历程,也反映了我们国家政权阶级基础的广泛性,表明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概念,把“人民”“民主”“专政”这几个方面的含义,明确地表述在一个概念之中,清楚地体现了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阶级联盟的范围扩大了,在阶级结构上,除了工农联盟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广泛的联盟,即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的统一战线。这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联盟,不但包括非无产阶级劳动阶级,还包括了剥削阶级。现阶段我国的统一战线更加广泛,它是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结构形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出的代表组成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所以,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我国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没有采取联邦制。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又一特点。建国以来,我们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同各民主党派共存合作,共同参加国家管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和国家政治生活上的反映,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现在,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已经改变,它们不再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它们的知识分子的政党,而是作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特点之一。

【简答】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2)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5)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简答】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

(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的秩序和稳定。同时,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3)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担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并且调整和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和体制。

(4)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6)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六章 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名词解释】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简答】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名词解释】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

【单选】最早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政体类型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单选】亚里士多德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了政体划分标准。

【多选】亚里士多德提出政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两条:统治者为城邦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利益、统治者人数的多寡。

【多选】君主制政体包括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两种主要形式。

【名词解释】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君主专制是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所盛行的一种君主制政体。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名词解释】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它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多选】剥削阶级国家实行的共和制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

【多选】在社会主义民族的历史过程中,已经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民主共和制形式,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有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名词解释】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简答】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我国国家政治体制的安排和国家机构的设置,目的都是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4)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体形式。

(1)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建立前,经济落后,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实行民主的经济条件与文化条件较差,缺乏民主的传统。这种条件决定了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不可能立即实行普遍、平等、直接、秘密的选举方法,而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行基层政权机关直接选举产生,其他各级权力机关间接选举产生的制度。

(2)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程中,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就决定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后,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的广泛性,在人民内部包括了许多阶级、阶层、民族、社会团体以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为了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需要使民主的形式多样化,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3)我国人民是在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先在农村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为夺取全国政权,然后建立代表机关,并逐步实现由代表机关转变为国家权力机关。

(4)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受苏维埃政权形式影响较大。我们的政权是在吸取了苏维埃政权的经验,并在我国革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不同点。

(1)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下,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的显著区别之一,是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集中,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也要求统一的规范和法制,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艰巨复杂,没有高度的集中不行。另一方面,没有民主,就不能体现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要求民主,而没有民主作为集中的基础,集中就可能走向反面,转变为独裁和专制。

(2)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公仆的对立面,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表现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就是旧官吏的作风,把它称为“主义”,是形容它的普遍性和 根深蒂固。官僚主义是民主集中制的腐蚀剂,任其发展下去,就有侵蚀损坏社会主义政权的危险。所以,反对官僚主义是发挥人民代表作用的内在要求。

(3)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根本特点。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完整版高清无水印自考历年真题扫码进入小程序自助获取:

免费获取自考真题资料小程序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安徽成考网 自考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