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徽自考网 时间:2023-04-20 阅读:2436次
2021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代码0032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礼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C
A.道德
B.礼仪
C.人文
D.科学
2.唐朝时,在今西藏地区主要居住的民族是B
A.羌族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3.历来有居“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B
A.山东
B.山西
C.湖南
D.湖北
4.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
A.彝文
B.朝鲜文
C.傣文
D.蒙古文
5.中国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D
A.从西南向东南逐渐移动
B.从西北向东北逐渐移动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移动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6.在保护自然方面,“不违天时”观念的提出者是B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宋代“通漕四渠”的是D
A.广济河
B.金水河
C.惠民河
D.淮河
8.氏族制度形成于B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商代
D.周代
9.汉朝地方行政体系中,最小的单位是A
A.里
B.乡
C.亭
D.县
10.儒家“仁者,人也”最基本的要求是B
A.“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庄子哲学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强调对生活的超越。摆脱、超越的方法是B
A.无为
B.齐物
C.天人感应
D.道法自然
12.汉代灭南越,设立珠崖、南海等九郡的皇帝是C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宣帝
13.士人群体真正构变成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士族阶层是在B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14.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负责政策执行的是C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内使省
15.明朝用“八股文”取士,题目就出自朱熹的C
A.《楚辞章句》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书章句》
D.《五经正义》
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揭示出自A
A.《山坡羊·潼关怀古》
B.《一枝花·不伏老》
C.《哨遍•高祖还乡》
D.《西园闻见录·关税》
17.我国南方稻麦两熟制形成于D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秋季的节气是C
A.雨水
B.小满
C.处暑
D.小寒
19.晚清时期,广州为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专设了B
A.四夷馆
B.十三行
C.番邦行
D.迎宾馆
20.下列选项中,历史上曾以狗拉爬犁为交通工具的民族是A
A.赫哲族
B.黎族
C.傣族
D.瑶族
21.中医肺腑学说的思想来源是B
A.“天人合一”学说
B.“阴阳五行”学说
C.“知行合一”学说
D.“中和之德”学说
22.下列选项中,已出现雕版印刷术的是D
A.周代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23.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了皇帝拥有A
A.司法权
B.军事权
C.财经权
D.行政权
24.礼起源于C
A.祭祀
B.法律
C.习俗
D.神话
25.天子亲自前往泰山祭祀,这种祭祀方式属于A
A.就祭
B.望祭
C.周祭
D.合祭
26.荒礼属于D
A.冠礼
B.婚礼
C.诞生礼
D.凶礼
27.“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所描述的场景会出现于A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28.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下列选项不属于“四谛”法的是D
A.苦
B.集
C.灭
D.爱
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的教学思想是A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学思结合
30.中国对乐理的认识很早,周代已创立了五音阶体系。五音即宫、商、角、徵和C
A.金
B.丝
C.羽
D.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有BCDE
A.农具
B.美术
C.雕塑
D.典籍
E.音乐
32.下列选项中,属于早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有ABCD
A.管仲
B.李悝
C.吴起
D.商鞅
E.邹衍
33.宋代戏剧发达,下列戏种当时市民可见的有ABDE
A.滑稽戏
B.傀儡戏
C.京剧
D.南戏
E.影戏
34.我国古代的丧服有五种服制,下列应穿戴“斩衰”的情形有ABE
A.儿子为父母服丧
B.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服丧
C.孙子为祖父母服丧
D.曾孙为曾祖父母服丧
E.妻子为丈夫服丧
35.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有ABCDE
A.北方话
B.客家话
C.吴语
D.赣语
E.湘语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37.一条鞭法
答案: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
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简化征收手续。
38.家族
答案: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39.社日
答案:是古代调解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是以社神祭祀为中心内容的节日,是民众的假日。
40.平仄
答案:古代汉语语音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诗歌节奏中“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入三声字。平仄相间和各个声调不同的音高变化,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构成一种声律的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我国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的作用。
答:①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正统文化不能离开特定地域人群对它的接受、理解以至发展。
②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③地域文化对国家文化的发展有保存之功。
42.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
答:①辽、金统治下的臣民统统被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
②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也融合在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
③今天北方人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
④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互相学习,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答对任意一项给 2 分,其余每项 1分,共 5分。
43.简述我国传统算学的特点。
答:①应用性。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索。
②独特的筹算记数方法。
③以算数、代数为主,几何学不发达。
44.简述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答:①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②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
③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④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答对任意一项给 2 分,其余每项 1分,共 5分。
45.简述唐代绘画的特点。
答:①在内容上,唐代绘画更加面向现实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②在体裁上,人物画登上了艺术顶峰,山水画得到了迅速发展,花鸟画也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
③在风格上,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工笔和写意竞盛,疏体和密体同兴。
46.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答:①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
②特别注意语言的传达效果。
③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追求华美这一矛盾。
答对任意一项给 2 分,其余每项 1 分,共5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试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内涵。
答: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世人的影响最大,基本上包括了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圣指圣王,主要是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圣与贤主要是从社会地位方面所做的划分,就其道德修养来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
由于圣王是一般人所难企及的,所以儒家的理想人格更侧重于适合广大民众的贤人。贤人在儒家经典中通常是用“君子”一词来表示的。君子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个人素养,这首先表现为君子对仁义发自内心的向往。为了把君子塑造为众人切实可行的效仿榜样,儒家还特别强调君子本来也是普普通通的人。
在历史上,无数贤良之士、民族英雄,都是在这种理想人格的鼓舞下成长起来的。在今天,我们将儒家的理想人格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就可以塑造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理想人格,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赋予新的内涵。
48.试述如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客观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着力挖掘阐发崇礼尚义、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等文化理念。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延续精神血脉、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的思想价值。
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个性魅力等问题,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案例,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