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
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答案】A
【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
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答案】A
【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
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
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
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C
【解析】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所以唯心主义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6.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D
【解析】A、B 项发展的观点: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 项是质量互变原理;D 项是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
性作用。
7.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先验论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
C.唯物主义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
【答案】A
【解析】唯心主义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认为人的知识
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8.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
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真理只有两个特点: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
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答案】B
【解析】B 项是从社会层面;C 项是从个人层面。
10.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答案】C
【解析】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世
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
知论。
1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
A.实体性因索B.运筹性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
【答案】A
【解析】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属于劳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