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1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安徽自考网 时间:2023-05-17 阅读:1966次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及答案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比如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主要体现的是孔子关于心理发展的P33( B)

A.先天与后天的关系B.年龄阶段C.个体差异D.道德水平

2.测验法是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P44( C)

A.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B.静态测验和动态测验C.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D.纸笔测验和计算机化测验

3.华生发表或出版了很多心理学论文和著作,其中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是P48( A)

A.《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B.《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C.《行为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

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其中,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这种适应方式称为P56( D)

A.成熟B.顺应C.平衡D.同化

5.被称为"遗传学之父"的是P66( B)

A.高尔顿B.孟德尔C.詹森D.格塞尔

6.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被称为心理发展的P77( C)

A.适应期B.教育期C.关键期D.成熟期

7.在以下对象中,幼儿对其记忆效果最佳的是P91( A)

A.熟悉物体B.熟悉物体名称C.不熟悉物体D.不熟悉物体名称

8.安斯沃斯和她的同事们提出,婴儿的依恋表现出多种模式,其中在母亲离开时会轻微地抗议,一旦母亲回来就寻求接近并易被母亲安抚,这种模式属于P101( D)

A.回避型依恋B.矛盾型依恋C.混乱型依恋D.安全型依恋

9.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以下属于直接兴趣的是P115( A)

A.学生喜欢阅读B.学生为了考试获得高分C.学生希望得到家长的夸奖D.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赞赏

10.注意稳定性的发展速度最快是在P140( C)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11.初中生的主要记忆手段是P140( D)

A.机械识记B.无意识记C.随意识记D.意义识记

12.初中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是在P146( B)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整个初中阶段

13.高中生的活动范围扩大,活动能力增强,但其主导活动仍然是P160( C)

A.游戏B.工作C.学习D.社会实践

14.以下关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P168( A)

A.高中阶段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后端B.高中生创造性思维中现实性的特点突出C.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增强D.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

15.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P175( B)

A.对友谊的渴望强烈,喜欢与异性同伴交朋友B.高中生的友谊观逐渐成熟C.高中生选择朋友时,更看重朋友的外在因素,如朋友的家庭条件、长相等D.高中男女学生交友的标准是相同的

16.在奥尔波特关于人格特质的理论中,代表个体最独特性格的特质是P183( D)

A.一般特质B.次要特质C.中心特质D.首要特质

17.以下不属于智力落后的称谓的是P193( B)

A.智力低常B.智力超常C.智力缺陷D.智力障碍

18.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划分为五大类。其中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指的是P204(C)

A.智慧技能B.动作技能C.认知策略D.言语信息

19.奥苏泊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强调的是P218(D)

A.发现学习与发现教学法B.接受学习与发现教学法C.发现学习与讲授教学法D.接受学习与讲授教学法

20.影响学习的条件很多,下列属于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的是P223(A)

A.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B.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C.教师的教学技巧D.家长的监督管理

2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其中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该阶段属于(B)

A.习得阶段B.巩固与转化阶段P229C.提取阶段D.应用阶段

22.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在认知策略的学习和应用中一般会表现出的特征是P245(C)

A.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的复杂程度等缺乏必要的认识B.没有主动使用策略的意识C.能够有效地觉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D.不会主动地进行策略学习,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

23.主体的思路不受限制,沿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指的是P258(B)

A.类比思维法B.广开思路法C.灵感思维法D.逆向思维法

24.将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其划分标准是P263(B)

A.学习迁移的顺序B.学习迁移的效果C.学习迁移的内容D.学习迁移的水平

25.品德的外部标志是P271(D)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6.造成品德不良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以下属于客观原因的是P285(A)

A.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B.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C.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D.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7.以下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P291(B)

A.学习动机可以加强注意

B.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阈限,从而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提高识记效果和反应速度

C.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

D.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的坚持性,从而增进学习效果

2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P299(A)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29.李皮特和怀特根据研究概括了四种领导(教师)特征,其中效果最好的是P317(C)

A.强硬专断型B.仁慈专断型C.民主型D.放任自流型

30.以下关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趋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P328(B)

A.由自控到他控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C.敏感性逐渐减弱D.迁移性逐渐降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问题时,坚持伦理性原则主要表现在P41( ABCDE)

A.研究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任何不利于或可能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研究,即使其研究结果很有意义,也不能开展B.研究者在事先或事后有让学生知情的义务,即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C.研究者不能强迫学生完成实验或参与研究的全过程,即学生有权在研究过程中终止参与研究D.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研究人员应该做好保密工作E.无论本人同意还是不同意,发表研究资料一定要采用假名的形式

32.婴幼儿身体发展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P102( ACD)

A.从上而下原则B.从下而上原则C.由近及远原则D.由大到小原则E.由小到大原则

33.小学生入学以后,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想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包括( ABDE)P125

A.有意性迅速增长B.内容逐渐符合客观实际C.幻想的成分增多D.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E.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34.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P137( ABCDE)

A.促进了"成人感"的产生B.促进了"我"的形象的改变C.运动需要显著增强D.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现象E.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35.以下对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P278( ABCDE)

A.比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更详细更完善,特别是揭示了青年期的品德发展水平B.对品德发展的探讨,不局限于符合社会规范、法律准则的道德行为,还从道德认识的实质出发,提出了后世俗水平,有利于全面完整地探讨个体的道德观念C.强调道德思维推理能力的决定作用,这对品德教育有重要意义D.对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不同文化对其品德发展上的作用大小问题,没有做出较为清楚的、明确的阐述E.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只强调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忽视道德行为的培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P61

37.依恋是指婴幼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P101

38.代际差异指两代人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P175

39.创造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产品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P256

10.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P32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54

答:①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②行为的独立性增加;③思想观点上与父母产生分歧;④父母的地位在初中生心目中开始下降。

42.什么是超常儿童?在教育超常儿童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P187/193

答:(1)超常儿童: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者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指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2)教育超常儿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要公平,不要搞平均主义;②要适当,不要操之过急;③要实事求是,不要求全责备;④既要全面发展,也要发挥特长。

43.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有哪些特性?P256

答: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开放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的特性: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数量,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变通性是指发散的灵活性,是发散思维的关键因素;独特性是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是发散思维的目的和本质。

44.学习动机的变化规律主要有哪些?P302

答:(1)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转化;

(2)近景性学习动机与远景性学习动机相结合;

(3)成就动机中的三种内驱力的组成比率随年龄而变化;

(4)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协调作用;

(5)学习动机可以迁移。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45.(本题15分)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请予以论述P58-59

答:第一,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

第二,练习和习得经验,该经验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征;第二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目的在于理解动作相互协调的结果。

第三,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因素。

第四,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6.(本题10分)根据布鲁纳的观点,论述发现法的作用P217

答:(1)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发现本身包含着已知知识的内部改组,这种改组使那些已有知识同学习者面临的新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或者说使正在进行的工作同他早已熟悉的模式配合起来,并重新加以构造。

(2)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有新发现的自信感。发现法利用学科内部概念造成新奇和诱惑,从而引起儿童探求知识的欲望,引起儿童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这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3)发现法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布鲁纳认为,只有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发现,才能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一个人越有这方面的经验,就越能把学习所得归纳成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可能遇到的任何工作都有益处。

(4)发现法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检索的关系在于组织,也就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信息和怎样去获得信息。发现过程就是组织过程,就是把素材重建起来的过程。

完整版高清无水印自考历年真题扫码进入小程序自助获取:

免费获取自考真题资料小程序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安徽成考网 自考资料网 安徽自考助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