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内容、观点、评价、特点等。
答题攻略:
(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
(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本杰明·沃尔夫关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假设。
答:(1)语言是文化的“背景”;
(2)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语言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陈规(既定规则)”;
(3)语言是一切文化类型生长和发展的“共有知识背景”。
考点2: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答:第一,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局限于有机体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内在的意识活动或心理过程;
第二,主张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学习结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因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刺激指作用于有机体并可能引起其反应的因素对有机体所施加的影响;反应则是对作用于有机体刺激的应答。
第三,有机体的任何复杂行为都可以还原为一系列简单行为的简单组合。
考点3: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内容。
答:在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提倡根据程序教学原理编制教材。
(1)小步子原则;
(2)促进学生积极反应原则;
(3)提供及时反馈原则。
考点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答:(1)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应该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分析和研究人性。
(2)关注个体,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要关注每一个人,强调个体的个别差异,重视研究特定个体的心理特点。
考点5:简述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课程观的评价。
答:(1)积极方面:重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及个体差异,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创造力;
(2)消极方面:忽视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只注重课程要符合学生个人的自发兴趣和爱好,忽视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考点6:简述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
答:第一,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情景;
第二,学习依赖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于社会协商;
第三,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
第四,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重视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和监控;
第五,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第六,强调“少就是多”和“学会如何学习”。
考点7:简述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三大表征。
答:(1)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
(2)语文学科的社会应用性;
(3)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就其最终目的来看,语文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就其突出的个性来看,语文学科具有深刻的审美移情性;就其重要地位来看,语文学科具有全面的基础性。
考点8:简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3)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考点9:简述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答: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三方面:
(1)认知:知识、心智(能力、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
(3)精神运动(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