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考前冲刺复习资料

作者:安徽自考网 时间:2025-04-11 阅读:1347次

命题来源: 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

(1)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2)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

(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

答:(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点2:简述“狭义文化”的特征。

答:(1)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

(2)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3)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考点3:简述国别文化形成的原因。

答:(1)有着共同的文化源;

(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

考点4: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地缘: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考点5: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答:1)自然环境。注意: 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状元乡”、“文化县”等

考点6:简述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与失误。

答:(1)成就:土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运河的开凿。这三项成就,都是根植于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的体现,也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体现。

(2)失误:土地的过度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考点7:简述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化成就。

答: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和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①农业的发生是人类历史划时代的大事, 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中心中, 中国独有其二,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耐旱谷物农业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

②石器的磨制和钻孔, 体现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磨制石器的发展与农业发展同步, 考古证明,农业发达的地区,磨制石器就发达。

③陶器的制造是贯穿于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手工业。

考点8:简述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

答:(1)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把工商业视为“末”。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驱农归战,

利出一孔”的政策,是典型的重农主义。

( 2 )小农的黄金时代: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即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

(3)重本抑末的内涵:商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土地商品化,流民的增加使得社会失去稳定,小农的破产会使王朝统治基础瓦解,重本抑末的实质是皇权。

考点9:简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

答:①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②尊儒术、兴太平;

③经学与王莽新政。

考点10: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答:(1)西晋灭亡引起的变动:①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②永嘉之乱;③南朝士族的文化作为。

(2)开发江南:兴修水利,疏通河道。

自考真题及复习资料:

自考真题及复习资料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安徽成考网 自考资料网 安徽自考助学网